11月20日下午,2020“复旦版医院排行榜”在上海揭晓,在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中,我院位居全国第79位。在中国医院专科综合排名中,健康管理中心继续位居全国第2位。在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名中,健康管理学科排名第3位。风湿免疫科、检验科、小儿内科、麻醉科获得全国提名。在同时发布的“2020年度七大区域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中,医院健康管理学科在华东区排行榜上位列第一,风湿免疫科位列第五,25个学科进入华东区专科声誉排行榜提名。
当天,院党委书记刘连新受邀与来自全国各地名院的院士、院长、医院管理者们,参加由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主办的“百家争鸣医院学科建设论坛”,并见证《2020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发布。
近年来,中国科大附一院紧抓机遇,奋力作为,围绕“双一流”目标,以推进“理工医交叉融合,医教研协同创新,生命科学与医学一体化发展”的“科大新医学”创新实践为使命,对标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标准,加速学科建设步伐,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医疗服务能力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在最近公布的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位列全国第24位,安徽省首位。
引育并举,创新人才管理新机制,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
医院坚持引育并举,不断创新人才管理机制,聚智凝心。国内外顶级医学院校高端人才受邀而至,现有特聘院士6人、特聘“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27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心脏病学专家葛均波教授出任院长,普外科刘连新教授、内分泌科翁建平教授、神经内科刘新峰教授等高端医学人才团队汇聚。以“术业有专攻”为目标,改革人才培育模式,采取医师分型、分类、分阶段培养,为更多优秀人才提供足够成长空间。
▲葛均波院士为患者诊疗
▲刘连新教授开展手术
优化布局,打造品牌学科,构建学科生态体系
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创建工作,主动对接长三角优质医疗资源,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合作共建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已获国家发改委正式立项。
▲承办安徽省第一届医院绩效管理学术交流暨培训班
部署学科建设“登峰计划”,集中优势资源扶持品牌学科,催生学科发展新动能;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加速推进脑血管和肿瘤方向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以重点病种和先进技术为纽带,大力开展多学科合作团队(MDT)建设,建设多学科合作团队20余个;立体化打造示范中心,南区在2019年度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质控排名中位列全国第1位;持续开展“缩短平均住院日,提升CMI值”专项行动,平均住院日缩短降低至7天以下,四级手术总量位居全国第4位,技术难度(CMI值)位于全国第30位。
坚持技术强院,以技术进步推动诊疗能力提升
开展医院医疗新技术奖评选工作,对创新性强、临床应用好、社会效益高的医疗新技术给予奖励。2020年共立项医疗新技术203项。
▲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拥有所有器官(组织)移植资质的医疗机构,医院移植总量位居全国前列
▲连续5天,通过网络面向全球同行开展169台手术直播,受到点赞与热议
▲启用安徽首台第四代达芬奇Xi机器人,现已相继在泌尿外科、胸外科、普外科等学科广泛使用
医院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技术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是目前全球脐血移植病例数最多的移植单中心;癫痫及帕金森氏病外科治疗等功能神经外科、肝脏移植术、精准肝切除术、腹腔镜肝胆手术、侧卧位下直接前方入路髋关节置换技术(LDAA)等技术国内领先。糖尿病领域的研究和治疗获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最高学术奖项——“科学贡献奖”。心血管内科CRT技术例数连续多年位列全国第一。2020年亲属间活体肾移植233例,位居全国第二,肺移植数位居全国第十。
科研引领协同驱动,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执着攻关创新,打造临床研究高地。融医学基础研究、临床试验和医疗服务为一体的中科院临床研究医院建设稳步推进;依托中国科大建立5个院士实验室,先后成立中国科大肿瘤免疫治疗研究中心、智慧医疗大数据研究中心、脑衰老及脑疾病研究中心、生殖医学研究所、血液学与细胞治疗研究所及中国1型糖尿病智能化管理与大数据中心。安徽省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神经外科)、肝胆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神经内科)、恶性肿瘤生物免疫治疗、风湿免疫疾病6个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落户医院,安徽省心血管与肿瘤诊疗、风湿免疫、血液病3个国际合作基地建在医院。
▲国内首家临床研究医院——中国科学院临床研究医院(合肥)揭牌
▲国内首个由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医疗机构和高端医疗装备制造企业共同发起的医工协同创新中心落户医院
设立“科大新医学”联合基金项目,投入4600余万元支持开展科研项目联合攻关,累计立项200项。探索实施科研主任制度,建立健全科研队伍体系。
▲首批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
设立安徽省医院首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新博士后科研队伍建设,采取中国科大联合招收模式,启动双聘博士后、联合培养博士后和在职博士后项目,累计在站博士后137名。
通过努力,科研项目再创新高,截至2021年11月,共立项纵向课题14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3项,位列全省医院第一,首次突破杰青项目,连续三年获得重点项目;国自然优青、重大项目、区域联合发展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取得突破,获资助科研经费3839万元。近三年来发表SCI论文总数与总影响因子稳步提升,在高水平论文发表上取得突破,在Lancet,Cell Research等顶级期刊发表。
教学转型,实施医学教育攀登计划
实施“医学教育攀登计划”,成立中国科大临床医学院,获批“临床医学科学学位博士授权点”。探索实施医学英才班临床-科研全程制导师制度,开办中国科大医学英才班。
▲开办中国科大医学英才班,致力于培养仁心仁术的医学人才
▲与安徽省高等医学院校共同发起组建“安徽联合医学卓越班”
开展中国科大博士研究生导师遴选,37人成为首批中国科大临床医学科学学位博士生导师;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
▲入选全国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
深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体系建设和运转,在2019年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年度业务水平测试中,我院综合排名位居34名,其中整形外科、检验科、骨科3个专业的学员在专业基地排名全国第一,5个专业基地平均成绩排名全国前5。
健康管理中心
健康管理中心在主任洪海鸥带领下,围绕“人才梯队建设、学科体系建立、科学研究设计、质量标准体系建设、5G+健康管理、健康科普传播”等方面展开学术研究。无论在学术交流、学科建设,还是科技创新、公益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在肿瘤早筛、慢病防控中取得了里程碑意义的成果与经验,形成了健康管理创新理论,造就了学术与服务专家队伍,催生了学科与健康服务新业态,实现了从健康体检服务向健康管理服务的转变,从孤立建设向体系化建设的转变。
风湿免疫科
学科以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痛风、脊柱关节炎为主要研究方向,开展多种自身抗体检测、血浆置换、唇腺病理、生物制剂靶向治疗等核心技术。围绕主攻方向和核心技术探索发病机制,不断创新诊疗新技术和新方法,成功开展国家级技术项目“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中重度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应用研究”;建立了以唇腺病理分型指导干燥综合征精准治疗和腺体局部免疫微环境为基础的干燥综合征系列研究,以淋巴细胞灶性浸润为研究切入点,研究干燥综合征的分子发病机制;类风湿关节炎达标治疗、脊柱关节炎生物制剂靶向治疗研究均取得创新成果;炎症信号通路发现ATP在痛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提出了痛风发病新机制。
检验科
近年来,学科将肿瘤液体活检、细菌感染诊断和个体化用药指导、恶性血液病MICM的综合和精准诊断作为主攻方向。围绕核心技术和主攻方向,以科研项目为驱动,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在新型肿瘤诊断和耐药标志物的筛选和应用、少见病原菌感染性疾病诊断、细菌耐药机制、能量代谢激酶对血细胞生物学特性的调控及其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小儿内科
小儿内科是集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儿科医学基地,国家级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基地。其中小儿呼吸、血液、新生儿、危重症医学等水平处于全省领先水平,部分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近年来围绕临床疑难问题开展了多项科研课题,如小儿哮喘的防治、小儿肺功能测定、儿童睡眠障碍诊治、小儿结核病的诊治,小儿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及早期诊断、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防治,儿童发育行为障碍早期诊断及干预,先天性心脏病基础与临床研究等。
麻醉科
学科拥有先进的麻醉技术、一流的麻醉设备和信息化手术麻醉管理系统。近年来,学科年完成麻醉近十万例,涵盖包括心脏大血管外科、胸外科、妇产科、神经外科、骨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小儿外科等麻醉以及分娩镇痛、无痛ERCP、ESD、无痛胃肠镜、无痛纤支镜等。近年来在科研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在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高质量研究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100余篇,团队近一年来还首次在Nature neuroscience,Neuron等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学科综合实力和临床科研技术水平均为省内领先、国内先进。
(党委宣传与统战部 /组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