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讨我国临床研究中的前沿科学问题,助力健康中国建设,12月2至3日,中国科学院第三届临床研究前沿会议在我院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发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办,中国科学院临床研究医院(合肥)承办。本次会议聚焦泛血管医学创新研究与前沿方向,来自中国科学院近20个研究所的专家齐聚合肥,围绕泛血管创新研究,推动临床研究建设,助力健康中国开展学术交流讨论。中国科学院院士施蕴渝、葛均波、林圣彩,校长包信和院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教司监察专员刘登峰,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副局长张永清,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刘同柱,院党委书记刘连新参加会议。临床研究医院执行院长、我院副院长翁建平主持开幕式。
刘登峰指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医学领域持续耕耘,临床和转化研究平台不断壮大。本次大会为临床研究尤其是泛血管疾病研究者进行高水平学术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学术平台,促进了行业临床研究水平的提高,也为我国医药健康创新体系建设、增强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动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刘登峰指出,现阶段临床研究要把准目标方向,打牢基础科研支撑,提高建设要求,注重人才培养,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做出不懈努力。
刘同柱表示,临床研究前沿会议第二次在合肥召开,充分体现了中国科学院对中国科大、对安徽临床医学前沿研究工作的关心、重视和支持。本次会议主题契合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战略,对破解人口老龄化难题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必将有力促进临床研究前沿领域交流合作、切实推动健康安徽建设。
张永清在致辞中强调,一是临床研究医院的建设应对标“健康中国”战略,强化基础研究与临床需求结合。二是把握“科大新医学”的发展机遇,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三是临床研究医院应加强与中国科学院院属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临床与科研相结合的优秀临床医学专家,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医院。
包信和指出,院校融合四年来,中国科大和临床医学的结合优势正逐渐显现。包信和强调,在临床医学发展中要注重做到以下四方面:一是临床研究要侧重于重大项目;二是要推动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转化;三是要始终高标准、严要求,推进高质量发展;四是要通过临床研究项目,引进并培养研究人才。包信和表示,希望通过本次会议,依托中科院“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体系和平台优势,汇集中国临床医学研究的智慧和力量。科大新医学基金今后也会定向给予更多支持,不断壮大科大新医科的临床研究实力。
翁建平教授认为,对标“健康中国”战略,临床研究医院建设应强化基础研究与临床需求结合;抓住“科大新医学”发展机遇,推动多学科交叉与临床转化研究体系建设;深化与中科院院属研究单位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研究型医院建设等。
学术报告环节,院长葛均波院士作题为《泛血管疾病发生机理与防治的思考》的主旨报告。他从一个30年糖尿病合并心衰的临床病例入手,引申出对泛血管疾病发生机理和防治的思考,通过反思泛血管疾病诊疗管理方案以及泛血管疾病评价体系,畅想了中国泛血管医学未来发展全景。林圣彩院士通过二甲双胍和葡萄糖感知的相互作用,阐述了葡萄糖感知的通路。国家卫健委科教司规划评估处处长刘桂生从临床研究监管角度出发,对我国临床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开展临床研究提出建议。翁建平教授以《同谋亦受害者,代谢风险与心血管风险的循环往复》为题阐述了代谢风险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
为期两天的会议中,来自中国科学院系统的力学研究所、生物物理所、微生物研究所、上海药物研究所、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昆明动物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和国科大重庆医院等10多个研究单位和院校专家们分别围绕泛血管医学的基础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撑两个方向做了学术汇报,包括基础科研相关的抗坏血酸通过调控PCSK9/LDLR改善血脂的作用和机制研究,疾病相关的血浆/血清多组学研究;临床科研相关的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机制和新药研发,膳食营养与心血管疾病预防的新证据,药物基因组学指导高血压精准用药,烟雾综合征新病因学问题,冠状动脉斑块评估现状及展望;还有来自交叉学科的纳米酶的构效关系机器生物应用等。与会专家就院所合作、临床医学转化等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交流。(临床研究医院 凌萍 刘明智 王亮/文 党委宣传与统战部 黄歆/图 )
责编:方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