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4日,生医部临床医学院科大本部一支部举办了“弘扬科学家精神”讲座,邀请金腾川教授担任主讲人。
金腾川教授就职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他在《Immunity》、《Cell Research》、《Nature communication》和《CMI》等杂志发表论文170余篇,论文引用>11000次,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荣获安徽省政府颁发的黄山友谊奖(2020)。
讲座中,金腾川教授结合自身丰富的求学与科研经历,为在场的研究生和老师们讲解了“如何做科研”、“师生如何相处”以及“在科研过程中如何自洽”等核心内容。
金腾川教授表示在科研方面,首要任务是建立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他回国建立实验室后,确定了实验室的目标与使命:“专注研究免疫和传染病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在近十年的科研工作中,他始终朝着这个目标勤恳钻研。同时,金老师在选题上也给出了诸多建议:一是要与实验室研究使命紧密相关,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二是选题要紧跟生产与临床实践,鼓励从生产实践与临床问题中寻找课题方向;最后,创新性和可行性也是选题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金腾川教授生动形象的讲述,让台下的研究生和老师们听得津津有味,有的认真记录重点,有的结合自身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对于师生关系,金腾川教授认为双方都应有合理的预期并换位思考。老师要对学生更有耐心,对低年级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与鼓励,对高年级学生给予更多独立探索的空间。学生在科研过程中则要树立严谨的科研态度,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关键的时候积极与导师讨论寻求帮助。
金腾川教授还强调: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需具备多种重要能力,如时间管理能力、正确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超乎常人的努力与韧劲、缜密的思维能力与良好的表达能力、文献阅读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等。他指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与科研是一个磨练人的过程,要保持平稳的心态,遇到困难需要迎面而上。读研或读博过程中心态变化很大,保研或考研成功时可能自信心和心态达到高峰;但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从事科研,可能会遇到挫折;课题取得实质性进展时,对科研的信心又会大幅上升。因此,在此过程中必须坚持,要保持平常心,遇到困难不屈不挠,或许成功就在不远处。
在最后的互动环节,金腾川教授为支部学生一一答疑解惑。他的话语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学生们前行的道路。学生们聚精会神地聆听,做着笔记,眼神中满是收获的喜悦。大家纷纷表示此次交流让自己受益匪浅,深刻认识到科学的意义就在于勇敢地探索未知,无畏地突破人类知识的边界,进而推动科学进步。我们应当怀揣着对未知的渴望,在创新之路上永不止步。
图/刘素梅 文/马慧 刘素梅 审核 吕红伟